全自动铆钉机作业工序具体有哪些
全自动铆钉机的作业工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,结合了设备启动、工件处理、铆接执行及维护等环节,具体流程如下:
🔧 一、作业前准备
设备检查
确认机台稳固,电源线无破损且接地良好。
检查铆钉料仓、轨道及送钉系统是否清洁,避免残渣影响铆钉输送。
根据铆钉规格调整上模浮心距离(即铆头与工件的间隙),确保铆合精度。
试模与调试
手动试模:顺时针旋转飞轮,测试上模从上死点→下死点→返回上死点的循环是否顺畅,确认离合器锁位正常。
开启电源试踏踏板,观察马达运转是否平稳无异常。
🔌 二、设备启动与工件放置
启动设备
将电源开关置于“ON”位,启动马达和飞轮运转。
若为气动/液压设备,需检查气压或油压值是否符合标准(如气压≥0.6MPa)。
工件定位
将待铆接的料件放置于心模的浮心位置,确保孔位精准对齐。
使用夹具固定工件,防止铆接过程中移位。
⚙️ 三、铆接执行与循环操作
单次铆接流程
踏下踏板:解开离合器,驱动上模由上死点向下运动,将铆钉压入工件孔位。
完成铆合:上模压至下死点后自动返回上死点,离合器锁位,完成一个循环。
铆接中需观察铆钉变形是否均匀、表面是否光洁,避免弯曲或墩粗。
连续作业
全自动机型通过送料系统自动输送铆钉至枪嘴,无需手动取钉。
循环重复操作,适合流水线批量生产,效率较人工提升3–5倍。
⚠️ 四、异常处理与安全规范
异常响应
操作中出现异响、设备高温或踏一次踏板多次动作时,立即停机断电。
禁止在运行中调整参数或清洁,需由专业人员维修。
安全措施
佩戴防护眼镜、手套,避免飞溅物伤害。
手部远离铆接区域,尤其禁止触摸运动部件(如上模、导轨)。
🛠️ 五、维护保养
日常清洁
每日清理料仓残渣、轨道灰尘,用高压气枪吹扫。
擦拭机箱表面油污,保持设备干燥。
定期保养
润滑:每月为导轨、球面副涂抹黄油,防止锈蚀。
液压系统:每年更换液压油,避免油质老化影响压力稳定性。
磨损检查:定期更换铆头,避免因金属粘结导致铆接不平整。
💎 关键操作要点总结
工序阶段 | 核心操作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准备阶段 | 设备检查、试模调试 | 浮心距离匹配铆钉规格 |
启动与定位 | 电源启动、工件对齐 | 夹具固定防移位 |
铆接执行 | 踏板控制、自动送钉 | 观察铆钉变形质量 |
异常处理 | 异响停机、断电检修 | 严禁运行中维修 |
维护保养 | 日清料仓、月润导轨 | 铆头定期抛光防粘结 |
全自动铆钉机通过上述流程实现高效铆接,核心优势在于自动化送钉、精准定位及循环稳定性。操作中需严格遵循安全规程,并依托定期保养延长设备寿命。
上一篇: 铆钉机开裂的原因有哪些
下一篇: 全自动铆钉机的冲压力有什么作用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