铆接质量检验标准卡
在自动铆钉机制品生产过程中,严格的质量检查是确保产品性能和安全的关键环节。以下是制品检验时应重点查看的事项,涵盖外观、尺寸、强度及功能性等方面:
一、外观检查(目视/放大镜)
铆钉墩头(成形端)
✅ 形状与饱满度:墩头应饱满、对称,无偏斜、凹陷或开裂。
✅ 表面质量:无毛刺、裂纹、划伤或过度变形痕迹。
❌ 缺陷示例:墩头扁平(压力不足)
墩头开裂(压力过大或铆钉材质不良)
单边膨胀(工件不平或模具不对中)
工件表面
✅ 无压痕/变形:工件孔周及接触面无压溃、凹陷或翘曲。
✅ 贴合度:多层工件间应紧密贴合,无可见缝隙(尤其密封要求场合)。钉芯状态(抽芯铆钉)
✅ 断口平整:钉芯断口应整齐,无撕裂或过长残留(超出标准长度)。
❌ 钉芯残留:残留过长可能影响装配或划伤使用者。
二、尺寸与位置精度
墩头尺寸
⚖️ 直径/高度:用卡尺测量墩头尺寸,需符合工艺标准(通常为铆钉直径1.5~2倍)。
📐 对称性:墩头中心应与铆钉轴线重合,偏差≤0.1mm(高精度要求场合)。铆钉安装深度
🔍 头部贴合:铆钉头部应与工件表面完全贴合,无悬空或倾斜。
⚠️ 沉头铆钉:检查沉头是否与工件表面平齐,无凸起或下陷。孔壁与铆钉间隙
🔧 膨胀填充:铆钉膨胀体应充分填充孔壁,用塞规检测无松动间隙。
三、机械性能测试(破坏性/非破坏性)
破坏性测试(抽检)
剪切力测试
💥 使用拉力机对铆接点施加剪切力,数值需>产品设计要求(如汽车件通常>2kN)。
❌ 失效模式:铆钉切断(铆钉强度不足)
孔壁撕裂(工件材料薄弱)
墩头脱落(成形不良)
拉拔力测试
🔩 垂直拔出铆钉,测试抗拉脱强度,墩头应保持完整无松脱。
非破坏性测试
敲击检验
🔨 用尼龙棒轻敲墩头,听声辨空鼓(松动铆钉会发出哑音)。扭矩测试
🔧 对带螺纹铆钉(如螺纹衬套)施加额定扭矩,无旋转松动即合格。
四、功能性及兼容性
装配兼容性
⚙️ 铆接后工件需能顺利装配到总成,无干涉或定位偏移。防腐性能
🛡️ 检查铆钉镀层/材质与工件是否兼容(如避免铝铆钉接钢件引发电偶腐蚀)。密封性(若需要)
💧 对密封铆接点进行气密/水密测试(如油箱、管道)。
五、过程一致性监控
首件检验
📌 更换铆钉/模具/参数后,必须对前3~5件进行全项目检测。巡检重点
墩头形状一致性(每30分钟抽检1~2件)
设备压力值波动(监控压力曲线是否平稳)
铆钉供料顺畅性(防止混入异型钉)
六、常见失效原因速查表
失效现象 | 可能原因 |
---|---|
墩头偏斜 | 工件未压平、模具不对中 |
墩头开裂 | 冲压力过大、铆钉材质脆 |
工件压溃 | 压力过大、板材过薄 |
铆钉松动 | 孔径过大、压力不足 |
钉芯断口不平整 | 模具磨损、钉芯硬度不均 |
总结:制品检验的核心目标
通过分层级检查(外观→尺寸→强度→功能),确保每个铆接点:
形貌合格(无目视缺陷)
尺寸精准(符合设计公差)
连接可靠(通过力学测试)
兼容系统(满足装配与环境要求)
建议:建立《铆接质量检验标准卡》,包含图示化合格/不合格样板,便于现场快速判定。对高安全要求产品(如航空航天、汽车结构件),需100%自动化视觉检测+定期破坏性抽检。 🔍⚙️
下一篇: 工厂中常说厚度的1丝等于多少微米?